角落大愛 台灣偏鄉風土系列2-回到 自然而然 2023-08-29 641 「咬一口鮮豔欲滴的紅龍果,清甜多汁的果肉充滿口中,頓時燠熱的暑氣全消…」,滿州的風土條件,培育出一顆顆鮮甜飽滿的紅龍果,也交織出一段段土地與人的故事。 「一個人若想活得豐足而堅強,一定要在自己的家鄉。」踩在家鄉土地上,對這塊土地做『對的事』,「不論是對我個人,或對我的家人,或是對這個土地跟環境,我覺得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有你們相伴的旅程 2023-07-28 81 2017年,我們開始第一場義診服務。服務過程總是充斥著許多小故事,比如頑皮蛇停電記、果園伯伯的轉變等。 可能,我們做得只是一件小事,但居民們因為這些眼睛檢查,讓他們能夠及時就醫,對於我們,就是相當有意義的一件大事! 一期一會並非蜻蜓點水 2023-05-08 178 偏鄉,也許天生有著大環境無法改變的命運,但是每個深植善念的小行動,都會帶來意義。對這些孩子們來說,一段陪伴、一句鼓勵,一個幫助,甚至只是「一副眼鏡」,都可能成為扭轉未來的契機。 偏鄉義診隨筆/『米呼咪尚,那瑪夏』 2023-02-15 347 「米呼咪尚」是布農族語:「mihumisang」,除了用在道別時祝福對方「好好活著」,更蘊含人類、植物、動物與土地是彼此連結,各種形態的生命必須相依相存、好好延續的旨意。一句發音簡單的族語,就道盡了天地萬物永續運行的真理。「米呼咪尚,那瑪夏!」 台灣偏鄉風土系列1-富饒的偏鄉 485 多年來,我們持續將眼睛醫療資源帶進偏鄉,捍衛這些遙遠地方居民看得見的權利。然而,一次次的造訪,反而使我們看見了偏鄉的富饒,開啟了對生命的視野,打破了對生活樣貌的各種想像... 在山海交會的地方 照見生命的微光 - 專訪 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 蔡榮坤醫師 506 「蔡醫師,我聽說您這邊有幹細胞的治療方法……」。這是在花蓮慈濟醫院蔡榮坤醫師的眼科門診間,經常聽到病患的開場白……,許多遠道而來的眼疾患者,到處求醫都未能阻止視力的逐漸惡化。蔡榮坤醫師這一站,似乎是他們抱持的最後希望…… 奉獻一生所學 把愛留在台灣 - 專訪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 蔡瑞芳醫師 628 「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人類;我將首先考慮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尊嚴;我要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 當成為醫生的那一刻,傳承自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便深深烙印在身上的那襲白袍。 最小的行政區 最大的大家庭 - 趙舒怡隨行筆記(ㄧ) 2022-01-08 750 偏鄉義診隨筆/桃園.復興2022.01 復興區是桃園市唯一的山地區,也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行政區。「義盛里」(Ulai小烏來)內低密度的人口分部,亦僅有2百多戶的居民。 牡丹鄉的守門員 - 陳孟珠隨行筆記 (八) 2021-10-29 769 美好的串聯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單位的小小善意如果彼此串聯起來,是可以成就一個大大的圓,共同守護我們關心的人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