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666 牡丹鄉的守門員 - 陳孟珠隨行筆記 (八) 星期六早上八點的牡丹鄉石門村,義診活動尚未開始,我從會場走出來,街道看似寂靜,仔細探訪才發現角落的活力。 斜對面的牡丹鄉立圖書館已經開門了,輕聲招呼之後走進一看,裡頭已有一位村民低頭閱讀; 街道的另一邊停著一部賣菜小貨車,裡頭好多新鮮的南瓜地瓜與老薑;義診會場隔壁的鄉立 衛生所,也開始有民眾來打疫苗了。 牡丹鄉是台灣最南端的山地原住民鄉,鄉內共有石門、牡丹、東源、旭海、高士及四林等六個 村落,其中石門村是現今牡丹鄉境內人口最多的村落,是牡丹鄉的行政樞紐、鄉公所所在地, 也是由西向東進入牡丹的第一個村落,其地理重要性不言可喻,歷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正是發生在石門村,我在圖書館裡靜靜讀完事件的完整介紹,也才明白石門古戰場的淵源。 在走過牡丹、旭海、高士之後,義診團隊再度來到屏東縣牡丹鄉,是因為我們想要扎實地把一 個偏鄉走遍,把對視力的守護補足。然而我們也知道,如果沒有在地熱心有愛的協助者,我們 無法完成每一場義診。 牡丹鄉鄉長夫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上次在「遠得要命王國」旭海村的義診現場就見過她忙進 忙出的身影。從活動前義診資訊的佈達宣傳、村民的預約掛號、場地動線的安排、義診團隊在 當地的飲食住宿建議,到活動期間義工們的動員,還有在現場對村民們的照料問候,就像土地 婆婆一樣的有求必應。 美好的串聯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單位的小小善意如果彼此串聯起來,是可以成就一個大大 的圓,共同守護我們關心的人們。 上一則 回列表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