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服務

Donation Service

  • 884

奉獻一生所學 把愛留在台灣 - 專訪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 蔡瑞芳醫師


                          
                 
不認識蔡醫師的人,Google搜尋『蔡瑞芳』三個字,洋洋灑灑10頁的搜尋結果,有超過七成的篇幅都是關於「近視雷射手術」的新聞議論事件……。十年前喧騰一時的封刀事件,讓蔡醫師一時聲名大噪,卻也成為眼科業界爭議不斷的人物。
然而,當我們走近蔡醫師在偏鄉義診的現場、眼科診所的診間、內湖自宅的書房,我們看見了搜尋引擎上找不到的『蔡瑞芳』……。
書房靠窗的一隅,掛著友人送給母親的字畫:「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似乎一句話解釋了網路上那個備受爭議的『蔡瑞芳』;也一語道盡蔡醫師「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士大夫精神。
 

心繫偏鄉眼科醫療 堅持捍衛『看得見』的希望



「眼睛使人充滿光明與色彩,失明是僅次於死亡的悲劇,在世界許多角落人們仍面臨失去光明的威脅,你與我刻不容緩的參與防盲復明是光明的使者。」蔡瑞芳眼科診所裡懸掛著與患者的『光明誓約』,也是「臺灣防盲基金會」成立的初衷。無論是海內外偏鄉眼睛義診、眼科衛教推廣、醫護志工培訓、防盲議題倡導等等,都是基金會的服務項目,為的就是讓人類『看得見』的權利不因資源不均而不平等。 

這顆關注弱勢的心,可從年輕時期的蔡瑞芳一窺究竟。早在高雄醫學大學就讀大一時,蔡醫師就參加天主教會所成立的「百達山地服務團」。「當時背著沈重的物資,徒步3個小時從霧台走到好茶村……,非常偏遠,而且沒水、沒電很刻苦,不是去作秀的。」數十年前學生時期的志工服務,在蔡醫師的回憶裡仍歷歷在目,可見當時的嚴苛訓練有多令人難忘。無論是指導當地孩子課業,或是教導原住民婦女家務,蔡醫師看見了偏鄉的困境,也讓還未成為醫生的少年蔡瑞芳,在心中種下一棵種子:「有醫學背景之後,要成立團隊到偏鄉做醫療服務。」
 
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到邁阿密念眼科研究所、擔任長庚醫院眼科部主任、醫學系眼科學教授、自行開業,蔡醫師一生在眼科醫學研究與貢獻,卻從未忘記心中的那顆種籽……從2001年的「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到今天的「臺灣防盲基金會」,是仁醫慈心的實踐。
 

一生致力眼科研究 讓眼科醫學生生不息



「今年(2022)成立蔡瑞芳眼科學術發展基金專案,希望能鼓勵醫師的研究論文發表,提升台灣眼科醫學研究的水準……」。對許多人來說,七十歲早已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年齡;但對蔡瑞芳醫師來說,七十歲,是另一個目標的開端……
 
三十多年前,當蔡醫師於長庚醫院擔任主治醫生時,因為希望在眼科研究方面能更進一步,於是便申請出國深造,「當時透過眼科學會雜誌的論文,希望找到能一起成長的人,於是便主動寫信給Dr. Scheffer Tseng,之後兩人輾轉一起到世界聞名的美國眼科醫院Bascom Palmer Eye Institute做研究。」
 
1986~1988年間,蔡醫師進入美國佛羅里達邁阿密大學,與Dr. Tseng做幹細胞研究,從細胞培養到動物研究,一步步將新的實驗室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並學習了應用基礎科學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法。兩年研究所結束時,Dr. Tseng很希望蔡醫師留下來繼續做研究,但蔡醫師一心希望將所學貢獻給自己的家鄉-台灣。
 
返台後,蔡醫師的研究之路並未因此而終止,反而向國科會提出申請計畫,於長庚醫院設立實驗室。「白天看診、晚上在實驗室做研究,甚至睡在實驗室裡…..」蔡醫師在返台後的十多年間,致力於研究輪部幹細胞移植、輪部幹細胞及結膜黏液細胞分化培養,並於2000年首創眼睛輪部幹細胞體外培養技術,重建角膜,使病人重獲光明,於同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2003年,蔡醫師離開長庚眼科主任一職,選擇自行開業時,仍未放棄「做研究」。蔡醫師斥資上百萬於診所裡開闢獨立的無菌研究室,持續在眼科領域挖掘與探索新的可能,直到六十歲才告一段落。而即使關閉實驗室,年過六十的蔡醫師,仍活躍於世界各國的演講與發表會,並要求自己每個禮拜讀一篇最新的醫學研究論文。
 
直到邁入七十歲的今年,蔡醫師仍本著對眼科醫學的熱愛,創辦「蔡瑞芳眼科學術發展基金」,企盼凝聚更多眼科醫師、學者的投入,讓台灣提升眼科研究的能力、強化臨床醫學的專業性。而這些目標的達成,最終仍將回饋到人類視力品質的提升。
 

堅持的性格 伴隨風風雨雨的人生際遇

 
多年前的「封刀事件」與「奧比斯終止台灣關係事件」,讓『蔡瑞芳』這個名字成為新聞的焦點,也讓蔡醫師在眼科業界成為爭議人物。事過境遷,如今蔡醫師將這些事件的緣由娓娓道來,便不難讓人理解,蔡醫師一路走來只為了堅持『做對的事』……
 
1992年,蔡醫師擔任長庚醫院眼科主任期間,引進「準分子雷射層狀角膜成型術」(LASIK),也就是近視雷射手術,雷射(LASIK)因此成為矯正近視的主流。然而在2002年,蔡醫師卻宣布停止做雷射手術,為業界投下一枚震撼彈,成為喧騰一時的「封刀事件」。

「起因是,當時熟識的醫藥記者,要介紹他的朋友來給我做近視雷射手術,我跟他說我已經不做這個手術一陣子了。記者立刻約我周日到當時位於平東路的診所詢問緣由,我跟他解釋了我停做手術的原因,想不到就成為隔天的頭條了!」蔡醫師追蹤當年接受雷射手術的患者,10多年後視力明顯下降,也可能帶來眩光、眼睛乾澀與夜視力減退等併發症,基於醫學良心,他選擇停開這種手術。蔡醫師認為近視雷射手術,並不是『非開不可』的刀,『近視』問題有其他解決方法,他寧可為病患選擇『配戴眼鏡』這樣安全、非侵入性的矯正方式。在『利益』與『病患的健康福祉』之間,蔡醫師選擇後者。

歷經「封刀事件」十多年後,2016年「國際奧比斯終止台灣關係事件」,又再度將蔡醫師推上新聞頭條。「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是當年蔡瑞芳醫師穿針引線於2001年在台灣成立,並擔任董事長暨執行長,企盼為醫療偏鄉帶來光明的希望。多年來,「台灣國際奧比斯基金會」在台灣募款順利,也走過許多國家的偏鄉,給予弱勢族群眼疾的醫療、防盲的救治,但蔡醫師心心念念的是:這樣的資源一直未能回饋給自己的家鄉─台灣。最終,因蔡醫師國際奧比斯的理念不同,也讓聯署關係告終。
 
與奧比斯脫離關係後,蔡瑞芳便向主管機關報備、申請更名等作業程序,2017年「臺灣防盲防盲基金會」正式成立,蔡醫師一直以來的心願:「將資源帶到台灣偏鄉」,才終於得以實踐。

『堅持的性格』讓蔡瑞芳醫師歷經了風風雨雨,也讓蔡醫師對人生有了諸多感悟。「《金剛經》在我年輕的時候看不太懂的,現在有所領悟了。」蔡醫師聊到最近重讀兩遍的《金剛經》,而「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讓他最有感的一句經文。
 

用科學方法規劃人生 以藝術薰陶深化生命



在蔡醫師的書房裡,他屏氣凝神地臨摹何紹基的隸書字帖─《心經》,看似溫文的書寫動作,實則潛藏著剛毅的力道,一筆一捺之間連呼吸都得專注。「現在才開始有時間,做一些年輕的時候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選擇『隸書』是因為它結合了繪畫跟書法的概念……」。

在少年蔡瑞芳的那個年代,選填大學志願,多半得聽從父命,身為北港名醫蔡孔雀之子,『從醫』似乎是理所當然。成為醫師之後,蔡瑞芳對自己每個階段的人生,都有著深思熟慮的規劃。三十多歲,當上主治醫師後申請出國深造、四十多歲成為長庚醫院眼科主任,直到五十多歲時,蔡醫師笑說自己有『中年危機』,而去唸了政大EMBA,權衡之下選擇自行開業,並持續做研究,直到六十歲。逐漸邁向七十歲的這幾年,蔡醫師除了看診與投身公益之外,也才開始放慢腳步,重拾藝文方面的喜好。
 
從小跟著父親聽古典黑膠,跟父親一樣愛好攝影,「當初開業的時候,很想請音樂家在大廳為患者演奏……」,屬於理性科學的醫師,內心卻藏著一個『文青魂』,音樂、攝影、書法、閱讀,是蔡醫師生活中不可少的精神糧食。     

如同「套用基礎科學至臨床問題」的解方,面對病患,蔡醫師有堅實的學術研究為後盾;面對生命中的課題與人生的際遇,蔡醫師有深受藝術薰陶的心靈,從容以對。
 

生活細節也得貫徹科學精神

 
採訪拍攝間,手機裡的鬧鐘忽然響了起來,原來是蔡醫師每天固定量血糖的時間到了,蔡醫師熟練地操作著血糖測量儀,一邊說自己在五年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於是開始調整飲食習慣,「早餐吃沙拉、中午也不吃澱粉類,葡萄吃兩顆跟吃三顆的血糖值也會不一樣……」蔡醫師面對自己的高血糖問題,不靠藥物,只靠嚴謹的飲食調整便控制得宜。
 
「你們要喝咖啡嗎?」於是一行人從書房移駕至客廳,蔡醫師拿出電子磅秤,仔細估算咖啡豆與開水的比例與份量,沖一杯風味與口感平衡,「你們喝的一般比例是1:16,我自己喝就會用125」,蔡醫師連煮咖啡都像做實驗一樣務求精準掌握。蔡醫師喜歡喝咖啡,甚至連咖啡豆都是自己烘的,「但是我太太比我更清楚,豆子都是她在買的」,無論在診所或自宅,總見蔡夫人身影穿梭期間,默默打理背後的一切。

除了咖啡之外,客廳角落一台擺滿酒的紅酒櫃,也透露了蔡醫師的另一個喜好:品酒。「糖尿病可以喝酒嗎?」筆者問,蔡醫師說:「可以呀!」每天夜晚,蔡醫師都會與夫人小酌一番,「最近大多喝勃根地,酒量大約半瓶。每晚會先喝掉前一天剩下的半瓶,然後再開一瓶新的,喝一半,這樣就可以品嚐到兩種不同的風味。」筆著:「這樣加起來不就是一瓶了嗎?」蔡夫人:「他覺得這種喝法只算半瓶(笑)。」
 
原來,唯有『微醺』能破解蔡醫師徹頭徹尾的科學精神呀!

採訪  趙舒怡   /   攝影  郭政彰  2022.5 

蔡瑞芳 醫師 簡歷

學歷
美國佛羅里達邁阿密大學眼科研究所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主任
長庚大學醫學系眼科學教授
亞太眼角膜及屈光手術學會-APSCRS創辦人之一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亞洲角膜學會創辦人之一及理事(Asia Cornea Society)
美國中華眼科雜誌編輯委員
前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董事長
 
現職
蔡瑞芳眼科診所院長
財團法人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

 
專長
在「自體輪部幹細胞移植以重建受傷之眼角膜」方面有傑出的成果,並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