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1-15
- 6413
先天性青光眼或嬰兒性青光眼
原發性先天性或嬰兒型青光眼的發生在出生時就有或發生在嬰兒三歲左右內。
主要的原因是眼睛前房角結構在胚胎發育時發生異常,而使得房水的排出受阻所致 (圖一),並沒有合併其他的全身性或眼球的不正常發育。
續發性嬰兒型青光眼的發生是合併有發炎,腫瘤,代謝性或其他先天性的不正常所致。
原發性少年型青光眼的發生是在三歲以後或在青少年的早期。
眼球解剖圖 (Copy from goodhope.org.uk) (圖一)
流行病學:
原發性先天性或嬰兒型青光眼: 約佔所有先天性青光眼的50%~70%, 約每10,000出生嬰兒有一名患有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
其中有60%在出生六個月內被診斷出來,約有80%在一歲左右被診斷出來 。
65%是男性,且發生在兩眼者約有70%。
臨床徵狀:
原發性先天性或嬰兒型青光眼的典型臨床表徵有溢淚, 畏光及牛眼(眼睛很大如牛眼)。
臨床檢查包括:測眼壓, 測角膜直徑及眼軸長度。另外隅角鏡檢查前房角結構,眼底鏡檢查視網膜及視神經,另外視神經纖維照像對日後的追蹤很重要。
外眼部檢查:
眼睛脹大如牛眼,在一歲時角膜的直徑超過12毫米(正常約9.5-10.5毫米,早產兒會更小)。角膜呈輕度至重度水腫,依眼壓的高低而異。
視力降低,因可能的角膜水腫混濁,也可能因過度的眼壓上升而致視神經萎縮,或可能有白內障、視網膜剝離、弱視、散光等。
甚至因眼壓過高致眼球脹大而產生近視,或因角膜水腫而致產生弱視。
預後:
藥物治療對長期的眼壓控制效果不好。
外科手術可能是比較好的解決方式。但手術前的藥物治療可降低眼壓以減少角膜水腫可幫助手術時角膜的清澈以利手術的進行。
眼壓控制的長期效果因手術的進步而改善。手術愈早愈好。
有時術後眼壓控制很好,但可能有白內障、散光等造成以後的弱視,且眼壓也可能在往後日子發生。
原文章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notes/ray-tsai/先天性青光眼或嬰兒性青光眼/106469969447089/
作者:Ray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