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The News

  • 2025-05-16
  • 1036

一眼之差,及時守住希望──走進國境之南


五月的屏東,天空湛藍,彷彿一幅被陽光照耀的畫布。高士國小暨牡林分校靜靜座落在群山之中,彷如藏於山林深處的一座寶藏,校園處處洋溢著繽紛的童趣色彩與純粹溫柔的風景。
 
今天,
《臺灣防盲基金會》再度啟程,帶領高雄義大醫院的許桓誠醫師與志工團隊,深入屏東牡丹鄉,進行定期的偏鄉學童義診。這項「偏鄉學童義診」致力於為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提供長期、穩定的視力檢查與後續矯正服務,期盼在孩子最需要被關注的黃金階段,幫助他們清楚地看見這個世界。
 
許桓誠醫師多年來投入偏鄉義診,這次依舊以他一貫溫暖的態度,仔細為每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視力檢查。他更主動與孩子互動,從聊天中了解他們的用眼習慣。他掌握了孩子們的視力變化,也發掘出潛在問題。他更耐心與校護及班級導師溝通後續照護建議,讓學校團隊能夠早期發現、即時介入,共同守護學童的清晰視界與健康成長。
 
對許醫師而言,每一雙孩子的眼睛背後,不只是一份檢查的責任,更是一場為「未來」把脈的行動;因為每一雙眼睛,都承載著一個值得守護的未來。
 
在這場義診中,有位特別令人難忘的小男孩──年僅兩歲的謙謙。胖嘟嘟的臉頰因太陽而微微泛紅,小小的身影在檢查現場顯得格外天真可愛。他好奇地望著醫療器材,一雙圓圓的眼睛充滿探索世界的渴望。
 
許桓誠醫師在細心檢查後發現,年僅兩歲的謙謙患有先天性弱視,需儘早配戴眼鏡進行視力矯正。他感性地說:「這裡的孩子,如果有高度遠視或弱視的情況,能在2到4歲這段黃金時期及早發現並介入,是改變一生視力發展的關鍵時機。」

許醫師與
《臺灣防盲基金會》深信,只要有一位孩子因為這樣的行動重拾清晰視界、重建學習與生活的自信,那麼所有的努力,就擁有了無可取代的價值。
 
早期治療對視覺發展至關重要
 
對許多家庭而言,孩子的弱視帶來的不僅是視力上的挑戰,更是生活習慣、家庭關注與資源投入的轉變。雖然沉重,卻也可能是一次重新開始的契機。因為每一個及時的發現,都是給孩子一個更好未來的機會;每一個及時的矯正,都是為了讓愛孩子的大人,不必再為「來不及」而遺憾。
 
這次行動中,不只許醫師用專業守護視力,更有一群溫暖的志工默默在背後付出。其中,資深驗光師郭順興更以實際行動投入支持,捐贈大批眼鏡框給基金會,期盼讓更多需要幫助的民眾,能因為擁有一副合適的眼鏡,重拾清晰視界。

為了讓檢查過程更加舒適與安心,每位志工都做足了貼心準備。驗光師們特別自備椅子,因應不同年齡與身高的孩子進行視力測量;也準備了可愛的小熊娃娃,幫助孩子在檢查時舒緩緊張情緒。

當遇到幼齡孩子因身高無法順利配合儀器時,志工哥哥便細心地引導他們站立、跪坐,或依照孩子的姿勢調整角度,以最貼近孩子的方式進行檢查,始終用溫柔的眼神與語氣陪伴著。
 
同時,基金會的職工也在一旁陪孩子玩遊戲、說故事,巧妙轉移注意力,讓這場義診不再是冷冰冰的醫療流程,而是一段充滿關懷與溫度的陪伴旅程。

校方老師也分享:「其實我們發現,孩子們這幾年視力有逐年下滑的趨勢。雖然學校已制定規範,例如下課到操場一定要戴帽子、使用3C產品每15至20分鐘就必須休息,但光靠學校的努力不夠,還需要家長配合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調整。」
 
這正是
《臺灣防盲基金會》持續推動「護眼衛教」的另一項核心──除了檢查與醫療介入,更要教育學校與家庭,建立正確的用眼觀念。讓守護孩子的視力,不只是當下的行動,更是日常生活中長遠的陪伴。
 
一副眼鏡,也許改變不了世界,但卻能改變一個孩子看世界的方式。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基金會持續前行的初衷與信念。因為偏鄉的距離遠,資源少,孩子們更需要我們走近、更需要被「看見」。
 
一場義診,一次相遇,可能是孩子視力逆轉的轉捩點;也是家庭重拾希望的起點。這條守護孩子雙眼的路很長,但基金會與每一位投入的醫護與志工,都選擇用愛與行動,一步步走下去。

因為
《臺灣防盲基金會》始終堅信——
只要有一位孩子,因為被看見而得以清晰看見世界,一切努力就值得。

 

採訪 吳羽蘋 / 攝影 郭政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