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服務

Donation Service

  • 2023-02-15
  • 614

偏鄉義診隨筆/『米呼咪尚,那瑪夏』


2009年之後,人們對「那瑪夏」的印象,多了一道傷痕記憶……
從高雄市區出發,沿著台29線一路經過旗山、甲仙而後進入那瑪夏區,窗外的景緻也從平原作物切換成一幕幕壯闊的峭壁峽谷,經過小林部落、錫安山之際,當年『八八風災』怵目驚心的景象,也跟著一一浮現腦海。現今進入那瑪夏區的許多路段,是搭建在舊有的公路上及溪的另一側,由多座橋樑所接通。橫跨溪谷兩端的新建橋樑,彷彿成為縫合當年傷痛的疤痕,在在提醒著人們:『大自然』的威力與『人』的渺小。
偏鄉的義診行程總是得在前一天抵達目的地,以便於隔天一大早為居民服務,雖不致跋山涉水倒也是舟車勞頓,更不用說前置作業的勘查聯繫、檢驗設備與場地的佈置,或偶爾路況不佳的困難排除……等等,但是對於這群人來說,只要有『愛』,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瑪夏區民生教會」廣場上,數十位身穿白袍的年輕醫生,各司其職地等候民眾的到來,基金會這次與「高雄醫學大學偏鄉服務隊」展開聯合義診,陸續來去的民眾與持續待命的醫生,讓現場總是維持在『白袍醫生』多於『就診民眾』的懸殊比例,「嗯~真是五星級的看診啊!」我不禁心想。

廣場邊有三個孩子,頻頻從遠處喊著義診中的大姊姊,原來,這群就讀高醫後醫系的『未來醫生』,已連續幾天在這寒假尾聲,陪伴這裡的孩子們遊戲、運動與玩耍。義診的過程,隨處可見如無尾熊般爬在大哥哥、大姐姐背上的孩子;年輕志工與原住民長輩的溝通,因為語言隔閡及耳力不佳,總不厭其煩地解釋兩三遍;溫柔引導又仔細專注的驗光志工;連續看診四小時也不見疲態,還趁機勉勵年輕後輩的醫師;從報到一直到離開始終手牽著手的老夫妻;……一場義診,在有序的流程與有限的時間裡,看得見『愛』以無限的形式流動著,雖然『口罩』擋住了人們一半的表情,卻更聚焦彼此一致的神情:溫暖又和煦。

步出場外,我試著尋訪座落於附近的『金色教堂』,途中一處民宅旁驚喜地看見一隻狗媽媽被七隻寶貝小狗簇擁著,這窩睡得香甜的畫面,彷彿神在暗示我:其實不必如此歌頌『愛』,因為『愛』就是這麼自然而然本能的存在。

「米呼咪尚」是我們一行人落腳的民宿門口寫著的四個大字,原來是布農族語:「mihumisang」,除了用在道別時祝福對方「好好活著」的意思之外,更蘊含了人類、植物、動物與土地是彼此連結,各種形態的生命必須相依相存、好好延續的旨意。一句發音簡單的族語,就道盡了天地萬物永續運行的真理。「米呼咪尚,那瑪夏!」
 
偏鄉義診隨筆  趙舒怡、攝影  郭政彰/高雄.那瑪夏2023.02.11
                
                         
 
heart延伸閱讀
台灣偏鄉風土系列-富饒的偏鄉
奉獻一生所學 把愛留在台灣 - 專訪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長 蔡瑞芳醫師

在山海交會的地方 照見生命的微光 - 專訪 臺灣防盲基金會董事 蔡榮坤醫師